福尔多位于伊朗库姆省山区地下90米处,作为该国第二大铀浓缩基地,自2004年秘密建设至今已形成包含3000台离心机的核生产能力。国际原子能机构2023年检测到83.7%丰度的铀颗粒,BG大游(集团)唯一官方网站其战略价值使之成为当前中东地缘政治博弈的核心标的。2025年6月21日美军的六枚GBU-57钻地弹袭击与30枚战斧导弹的协同打击,将这座深埋地下的推向国际舆论焦点。
本次军事行动的技术指标验证了现代战争对精确打击能力的严苛要求。GBU-57钻地弹作为美军现役最强穿透性常规武器,可击穿61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但面对福尔多三重复合防护体系——外层30米强化混凝土、中层40米花岗岩结构、内层20米阻尼缓冲层——实际打击效果存疑。伊朗原子能机构通过提前72小时转移关键离心机与核材料,配合纵深防御体系的多层拦截,有效降低了打击破坏度。卫星影像数据显示,仅地面保障建筑遭受结构性损毁,主体离心机厂房因深埋地下得以保全。
国际社会的分裂态度加剧了局势复杂性。美国政府援引《联合国》第51条集体自卫权条款,宣称打击行动系应对伊朗核扩散威胁的必要举措。而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指出,美方行动未经安理会授权已构成国际法领域的重大争议。更具警示意义的是,核安全专家测算显示,若地下浓缩铀存储区遭穿透,可能引发相当于4级核事故的放射性污染,这解释了伊朗当局在袭击后24小时内即公布辐射监测数据的外交策略考量。
从战略博弈维度审视,BG大游(集团)唯一官方网站福尔多的存续状态直接牵动地区力量平衡。以色列国防军前情报局长亚德林分析,即便地表建筑全毁,地下核心区的完整保留仍使伊朗保有三个月内恢复60%铀浓缩产能的潜力。更值得关注的是,BG大游(集团)唯一官方网站伊朗革命卫队航空航天部队在袭击后36小时,即从设拉子基地向戈兰高地发射了12枚卡西姆弹道导弹,这种非对称反击模式印证了中东军事冲突的升级规律。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模拟推演显示,若冲突持续扩大,全球原油价格可能在90天内突破每桶150美元关口。
此次福尔多攻防战揭示了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典型特征:战略目标的精准选定与技术对抗的高度耦合,军事打击效果与舆论认知战的紧密交织,战术层面胜负与战略利益衡量的复杂博弈。在伊朗宣布将启用位于阿拉克的重水反应堆作为新核研发基地的背景下,国际社会亟待建立更具约束力的核安全对话机制,以防中东地区滑向不可控的核竞赛深渊。
1. 伊朗中部库姆省福尔多卫星影像(来源:Maxar Technologies)